通訊員 鄒晴
一堵護坡墻兜住了松動的滑坡山體,更筑牢了鄰里間的情誼。
近日,寧鄉(xiāng)市法院灰湯法庭法官經過3次調解,妥善化解了一起鄰里間的矛盾糾紛。
“探脈問診”找問題根源
今年6月4日,在灰湯法庭立案窗口,法官助理李進凱接待了前來立案的當事人熊某。熊某稱自家房屋所在的山體被鄰居唐氏兄弟反復取土,存在很大安全隱患,多次溝通都無法解決,因此求助于法庭。
受理案件后,法庭于7月6日組織雙方進行了第1次開庭。通過聽取雙方陳述,承辦法官喻榮杰對雙方的矛盾有了清晰地了解。
熊某與唐氏兄弟毗鄰而居,熊某房屋處在高處,唐氏兄弟房屋與熊某家房屋約有10余米的高度差。涉案房屋之間有一片山林屬于唐氏兄弟所有,一到雨天,水流便順著山坡流至地勢低洼的唐氏兄弟房屋處,唐家深受其擾。為了解決雨季房屋進水的問題,唐氏兄弟砍光了山林的植被,并多次在山地取土,然后再將土堆堆放在自家屋后,希望通過堆高的土堆讓雨水無法直接往下流入家中。唐氏兄弟多次取土造成山地水土流失,熊某認為自家房屋的安全沒了保障。為此,熊某多次要求唐氏兄弟停止取土,并向村委會申請調解,但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。
實地查看再行調解
7月14日,喻榮杰和法官助理來到熊某與唐氏兄弟房屋所在地實地查看。他們仔細查看了被挖取的山地,測量了熊某家與滑坡點之間的距離,還向周圍群眾打聽這里下雨時的情況。全面了解情況后,喻榮杰組織熊某和唐氏兄弟坐下來溝通。
“我挖的是自留山,又沒有挖熊某的地方,他憑什么說我侵犯了他的權利,他的房子不是在那好好的嗎?”唐氏兄弟認為自身的行為沒有任何過錯,是熊某杞人憂天。而熊某認為,雖然自留山屬于唐氏兄弟,但其挖山取土的行為不僅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會讓山體土層松動,加快水土流失,進而對他家的房子造成威脅。雙方互不退讓。
喻榮杰分析了取土的弊端,同時對唐氏兄弟房屋排水的問題提出建議。經過耐心說理,唐氏兄弟意識到挖山取土的做法確實存在不妥,熊某的態(tài)度也有所好轉。但對于法庭提出的調解方案,雙方仍舊持有不同意見。
第3次調解化解矛盾
8月12日,為徹底解決熊某與唐氏兄弟的糾紛,喻榮杰邀請灰湯鎮(zhèn)司法所所長及當地村委會干部在村部會議室共同參與該案的第3次調解。
此前1個月時間里,喻榮杰反復與雙方溝通,不斷嘗試提出解決方案,雙方最終都同意修建護坡,但對于費用劃分還有不同意見。
“熊某,現在不是賭氣的時候,房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……”法官助理及村干部耐心地開導熊某。
“這個山坡存在一定安全隱患,如果不建護坡,一旦發(fā)生意外,你們的損失會更多……”喻榮杰與司法所所長向唐氏兄弟分析利弊得失。
經反復開導,雙方的情緒逐漸平和,自愿達成了熊某出資40%、唐氏兄弟出資60%共同修建護坡的方案,雙方終于冰釋前嫌。
8月26日,當喻榮杰與法官助理進行回訪時,唐氏兄弟屋后已建起一堵厚厚的護坡墻。
責編:萬丹
來源:法制周報